「和魂漢才- 近世日本漢學家墨蹟文物特展」贈藏儀式暨專題演講
簡介:
在東亞各國中,中國長期扮演文化輸出者的角色,從秦漢統一帝國以至十九世紀晚期,中國始終是輻射的中心。甲午戰後,交流方向遽變,中國反而受到日本極大的影響。中國對西方文化的吸收,往往透過所謂的「日本橋」,也就是日人翻譯的漢字語彙間接獲得。晚清留日學生人數之多,更蔚為一時盛況,細數清末民初中國著名政客、軍人、文化名流,亦殊少無日本經驗者。
漢學研究的情況比較特別,「漢學」不管是指由漢字承載的日本古典學,或是指現代意義的「中國研究」,中國學者的研究總有相當的發言權。然而,由於現代學術意義之「漢學」乃是現代學術體制內之一環,而東方的現代學術基本上仿效西方的學術格局而設立,日本建構現代學術體制的時間較早,亦自成體系,成效顯著。中國在建構現代的國學體制或學術話語時,遂不能不借徑日人的研究。清末民初,日本漢學家如內藤湖南、狩野直喜、白鳥庫吉、桑原隲藏、青木正兒等,他們的著作帶給中國學者極大的刺激。但反過來說,俞樾、楊守敬、羅振玉、王國維、梁啟超等人的相關研究,也提供了日本學者不同的視角。近代漢學的體質是跨國的,北京學圈與京都學圈的交往相當頻繁。
東亞在21世紀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,漢學在世界的人文科學中所佔的比重也跟以往大不相同,對日本漢學的理解因而既有學術的意義,也有現實的意義。日本漢學早已是中國學界內在的他者,瞭解近代日本漢學乃瞭解當代中國學術不可繞過的一環。本次特展展出20世紀早期日本漢學名家作品45幅,冀能帶領讀者略窺斯學大要。
【撰稿人:楊儒賓教授】
播放次數 : 154
您所在的IP : 35.173.48.18